首页 | 产业财经

专家呼吁光伏行业应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3-05-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

  “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5月23日,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发表主题演讲时作出这一预判。

  对于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过度竞争问题,与会嘉宾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对我国的一次能源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应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抓住科技进步、模式创新、材料革命、装备革命、应用革命的主线,共同解锁未来的绿电低碳智慧空间。

 驶入万亿赛道

  从全球空间格局看,朱共山表示,欧洲光伏今年将保持40%的高增长。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GW,到2030年将达到1TW以上。未来十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也将达到800GW左右。

  “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对我国的一次能源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一是从产业角度有效地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二是我国在这一轮全世界生态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将成为牵引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大国。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光伏实现新增装机33GW,相当于去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的总和;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万亿赛道。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主产业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加上辅助材料和装备,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高达3.8万亿元。

 储能价值凸显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解决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的有效技术,其价值和地位愈发凸显。

  高纪凡预计,到2025年风光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600GW,超过火电,届时电网将面临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巨大挑战,需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快速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否则光伏行业将陷入持续发展的困境。

  “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地位越来越重要。”朱共山表示,“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230GW左右。”

  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国内共发布132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和运行),规模共计16.9GW。其中,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合计12.2GW/35.3GWh,运行项目规模1.5GW/3.1GWh,功率规模环比增长56%。

  刘汉元认为,抽水蓄能是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当中,经济性相对最优、规模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储能方式,当前抽水储能成本大约在0.2元/kWh。此外,电动汽车也具备储能的巨大潜力。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基本全部实现汽车电动化,保有量将在5亿到10亿辆之间,仅仅依靠电动车储能即可满足我国电网2-4天的储能需要。

  朱共山表示,在大基地与工商业分布式并存、国内市场与海外储能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储能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升级考验,主要包括:面向“五大六小”招标需求的响应能力;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体系;面向工商业分布式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能力;面对上游关键材料、中间核心技术、下游应用渠道的规模化发展能力等。这决定了储能行业生态必将走向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洗牌之路。

 构建协同生态

  光伏产业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是本次大会的一大核心主题。高纪凡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光伏产业目前正面临内卷挑战。“同行间过度竞争,争夺有限的资源,导致无意义内耗,甚至恶性竞争。”

  近年来,受益于光伏产业高景气度,企业纷纷抛出扩产计划,并吸引了大量跨界企业入局,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都在加速扩张。今年以来,龙头企业纷纷加码一体化产能,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

  “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要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朱共山表示,“在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研发方面,携手合作,取长补短,抓住科技进步、模式创新、材料革命、装备革命、应用革命的主线,共同解锁未来的绿电低碳智慧空间。”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表示,全球光伏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光伏领军企业竞合共赢。未来,隆基绿能将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建立内外协同创新体系,为志同道合的同行、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提供加入创新生态的“资源接入口”;搭建开放式创新数字化平台,创新信息资源共享,赋能同行;举办全球技术挑战赛;创建全球光伏创新基金等。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 罗京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