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6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8月25日刊登文章,题为《中国以脱碳推进“一带一路”》。全文编译如下:
中国正通过脱碳技术席卷全球。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等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其太阳能面板和风力发电机也得到推广。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就像“一带一路”倡议那样,中国脱碳技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构想在2013年提出。中国通过这一建立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的倡议,以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陆海通道为中心,推进多项铁路、港口等经济振兴项目。虽然遭到一些反对声音,但中国在脱碳领域势头渐起。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尤其迅速,中国企业对欧洲发起了攻势。2023年,在欧盟电动汽车销量中,中国电动汽车所占比重为19%。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预测,该比例在2024年将升至25%。
中国此前已在太阳能面板出口方面取得一定成果。2023年欧盟引进的太阳能面板中,89%为从中国进口的产品。
在与太阳能并称为可再生能源支柱的风电领域,中国风力发电机也脱颖而出。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3年全球风力发电机前十大销售巨头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2023年上半年加快了投资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计划。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主导了与技术相关的生产和贸易。
中国能在脱碳领域席卷全球的背后是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企业一直在打磨技术,提高成本竞争力。随着中国国内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趋势增强,其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调查,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超过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发电来源的火电装机。尽管水电等能源形式也被包括在可再生能源之内,但过去10年间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发展尤为显著。在实际发电量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30%,超过日本和美国。
中国在国内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其优势。美国高盛公司在2023年3月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有可能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见顶”趋势。总部设在英国的气候变化分析网站“碳简报”认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4年迎来下降拐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称其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迅速增加,该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
当前,各国正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推进相关政策。脱碳还能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国通过相关技术提升国际地位将直接关系到其对各国产业政策的影响力。如果中国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控制,可能会削弱美欧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增加自身发言权。(编译/李子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