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7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向“30·60”目标迈进,预计我国碳价会先升后降。未来,全国碳市场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将助力企业向能源低碳转型。
首批纳入发电行业
宝新能源成为《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电力行业公司之一,其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配备了专业的交易人员,目前已经到位,只等交易正式启动。
对于全国碳市场首批选择发电企业纳入,赵英民表示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我国碳交易市场总体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持在90亿吨以上,占全球碳排放总量近30%。其中,电力、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角度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有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从微观角度来看,碳交易机制既可以为低排放企业获得收益,也会增加高排放企业成本,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通过技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
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碳价
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碳价,赵英民表示,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吨左右。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赵英民如是说。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由此来看,未来CCER有望纳入全国碳市场,但是纳入的时间并不能确定。”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胡麒牧预计未来碳价变动会有两个特征,一是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季节特征会更加吻合;二是随着“30·60”目标时间点的逼近,预计碳价会先升后降,也就是通过排放成本的不断提升,倒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超低排放,而不是通过购买排放额度从统计上完成碳中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