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2-04-24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本网讯 携手促发展,创新向未来。4月22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起,31家企业、高校及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服务“双碳”目标,为建设能源强国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余兵,中国华能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中国大唐董事长、党组书记邹磊,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国跃,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勇平共同启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俞培根,中国电气装备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广核等企业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有关领导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主持大会,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介绍联盟组建情况并发布《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框架(草案)》。

  翁杰明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对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推动能源转型变革的有益实践。希望联盟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新型电力系统资源整合与共享发展平台为目标,主动作为、勇担重任,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赵辰昕指出,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行动,是全国能源电力行业的一件大事,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及参与各方的大视野、大智慧、大格局。希望联盟牢牢把握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取得更多成果,促进我国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合作成就事业,以共赢创造辉煌。

  余兵说,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未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国家电网公司携手发电、石油石化、制造企业及高等院校等有关各方,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理论研究,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协同配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创新链条的整体效能,共同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辛保安在讲话中表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重要抓手,强化自主创新是动力引擎。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担当之举,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各要素优化组合,努力抢占能源电力科技制高点,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坚强技术支撑;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之举,有利于变革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开展多学科、跨领域融通创新,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能源电力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贯通技术研发、标准互认、成果转化、装备制造的创新链条,带动我国电工技术装备升级,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

  辛保安表示,希望各方本着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凝聚智慧、勇攀高峰,共同奏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强音。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构建协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实现攻关有主体、落地有项目、合作有保障。二是强化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发挥优势、尽锐出战,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成果。三是培养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互访互聘,形成青蓝相继、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四是坚持示范引领,加快成果转化。丰富技术应用场景,拓宽应用渠道,推动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联盟成立大会上,首批4个合作项目签约。联盟将全面推进八大电力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包括新能源主动支撑、新型储能、氢能绿色制取与高效利用、电碳市场、电力需求响应等领域,预计研发总投入及产业带动将超过1000亿元,参与主体涵盖电网、发电、电力装备、新能源、储能多个领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北京设主会场,在有关单位设分会场。联盟全体成员单位代表,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