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月份至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5亿千瓦,同比增长9.7%。此外,1月份至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53.6%。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开云直营官方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其有序稳定供应对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而电源工程投资建设顺利开展可以确保产能持续增加,短期来看,可以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长期来看,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近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直至7月份或8月份达到峰值。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趋稳向好,全社会电力消费或将出现进一步增长。据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在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不断加快电源工程建设,夯实电力保供基础。例如,成都都市圈年内拟投资超280亿元,建设11个电力基础设施,用以构建环成都区域四川电网“北立体双环”网架;湖南娄底年内电网投资预计超过21亿元,计划开工建设“宁电入湘”±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娄底段)、220千伏涟源北、110千伏大汉、110千伏集中等一批重点工程。
从项目内容来看,太阳能发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成为项目投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上述投资的1802亿元中,包括太阳能发电743亿元,同比增长156.3%;核电212亿元,同比增长52.4%;风电400亿元,同比增长20.7%等。
洪勇认为,随着对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地、各行业的共识,通过核电、风电、光伏电等清洁能源建设,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洪勇进一步表示,电源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储能技术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间歇性强的问题,提供电力供应的平稳性和可调度性。因此,各地也在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田 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