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
花园里的办公区,高大上的集控室,公寓式的住宿条件……2020年5月,第一次走进中国电建老挝南欧江电力运维管理中心,让彭小婉有些目不暇接。
嗯,真的不错,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在疫情期间,能找到一份这么棒的工作实属不易,中国电建不仅是在老挝业务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还在当地投资建设了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
现在想来,彭小婉非常庆幸当初做出到中国留学的决定。五年前,“一带一路”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老挝投资,就在彭小婉家乡琅勃拉邦城外40公里的南欧江上,一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到中国留学去,学习中国语言和知识,更有助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报效祖国和人民,父亲的一席话,让彭小婉踏上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求学之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中等身高、面带微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身简洁的工作装,精气神里透着份职业和干练,这是南欧江运维中心水调工程师廖辉第一次见到彭小婉时的印象。
先后获得留学生汉语朗读比赛三等奖、作文比赛二等奖、全勤奖……不愧是留学中国的高材生,翻看着彭小婉的个人简历,廖辉暗自高兴。
设立在琅勃拉邦的中国电建老挝南欧江电力运维管理中心是老挝目前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集中控制运行中心,随着南欧江七座水电站的即将全部投产发电,这里向着越来越多的老挝有志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敞开了怀抱。
磨合
边走路边吃饭、在地铁里看书读报、自习室的灯永远闪烁……在中国上海留过学的彭小婉,曾见识过中国人的那份勤奋刻苦和对时间的珍惜,但在她看来,在运维中心里的中国同事同样是把握时间、讲究效率的高手,走路一阵风,吃饭十分钟,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
从中国大学到中国公司,从小在“慢节奏”中成大的彭小婉有了些许感悟:这应该就是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南欧江建设运行能够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吧。老挝传统的“慢节奏”或许也跟过去的电力供应不足有关,而自己现在从事的无疑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需要自己加倍努力,加快进步,才能跟上中国同事的节奏。
但当真正上手工作,还是让彭小婉有些蒙圈。电流、电压、负荷、线路,只是这些电力专业术语,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的彭小婉有些摸不到头脑。
镜头切换,廖辉同样对老挝民众的“慢节奏”感受颇深,待人彬彬有礼,做事慢条斯理,遇事从不着急。在廖辉看来,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就如同这舒缓节奏中加入了几个高音符,激昂澎湃,动力十足,反而让整个曲目在节奏变换中更富有韵律,更有余音绕梁之美。
快慢之间,是一个从磨合到契合再到融合的过程。虽然彭小婉不是专业出身,但却精通老、英、中三国语言,对外联络、对内协调都不成问题,人又聪明伶俐,稍加时日,足可胜任更具挑战的工作,对此廖辉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变形
一份导师带徒协议书,给彭小婉吃下了定心丸。
从水电站发电原理到电力调度专业术语,从日常统计数据汇总编制到现场线路排查排险,从向梯级电站下达调度指令到同老挝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沟通交流,每个名词强化记忆,每个动作反复练习,每个环节持续巩固,彭小婉学的刻苦专注,慢慢融入了氛围,跟上了节奏。
彭小婉渐渐明白这“高大上”背后的“高精尖”。南欧江运维中心便是南欧江整条流域七座水电站的神经大脑,发挥着“远方监视、实时掌控、优化调度、应急指挥”功能,这里的水电站不仅仅是只为发电,借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还可发挥防洪度汛、改善环境等综合效益,让两岸百姓少受洪水困扰,从此安居乐业。
这一份导师带徒协议书,也曾给廖辉带来不小压力。
虽然有信心,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可“传帮带”是电建人的传统,给外籍员工作老师,这份光荣和责任,又让廖辉充满了力量。
于是,廖辉把彭小婉的调度员工作划分为水库调度、发电调度、数据统计上报、对外业务沟通四大业务板块,每个业务板块又分解为讲解、示范、操作、练习四个步骤强化培训,由简到繁,由易及难,言传身教,逐步过渡。短短一年的功夫,彭小婉实现了一名“电力菜鸟”到主值班员的华丽转身和蜕变。
现在的彭小婉,可以精准完成基本水务计算、水、雨情、电量报表统计,高效完成与老挝国家电网各项计划的报送,俨然成为大家伙眼里学习榜样和中坚力量。
水电站29年的运营期,意味着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学得更多、成长的更快,也能跟老师廖辉那样,可以为两岸民众做的更多,彭小婉充满期待。
10年坚守,10年奋斗,南欧江即将迎来全流域投产发电的重要时刻,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美好梦想,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廖辉语气有力且坚定。
师徒操作南欧江流域监控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