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阅读

百年铸辉煌 光明耀中华——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1-07-01
 来源:国家电网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谱写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凯歌,成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伟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电力工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使命宗旨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答卷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发展之路。

  (一)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力工业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在一次次奋起中创造着不断跨越发展的奇迹

  这是一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旧中国的电力工业,由于外强侵略、长期战争、社会动乱、外国资本控制和制约,发展道路坎坷、步履蹒跚。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

  1949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185万千瓦,1949年全年实际用电量34.6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不足8千瓦时。

  从一穷二白的基础起步,党领导电力工业在艰苦环境中奋起追赶。

  1949~1978年,党中央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老一辈电力人以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鞠躬尽瘁”的精神,推动电力事业发展不断向前。

  无数个“第一”,书写着电力工业艰难创造的传奇: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投运;1960年,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投产;1970年,我国首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刘家峡—天水—关中)开工建设;1974年,国产首台30万千瓦燃油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投运……

  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总量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世界第25位跃至第8位。较为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一部迎难而上、锐意改革的奋斗史——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神州,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中国电力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努力推进电力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电力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山东龙口电厂开创了全国集资办电的先河,经验推广后,充分释放了资本活力,发电规模迅速扩大。电力体制其他各项改革也在加快推进。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组建,1998年国务院撤销电力工业部,实现政企分开,电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迸发。

  数据的对比令人自豪:我国装机容量连续超越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我国自主设计、研制、安装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我国电网装备水平快速提升,跨省联网规模不断扩大,到2000年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六大区域电网;到20世纪末,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得以基本扭转。

  这是一部与时俱进、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国门进一步打开,引进、消化、吸收,经济引擎再次提速,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推动电力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02年,国家启动了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重组,完成政监分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走向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

  深刻的体制机制之变,催生出无穷的活力。

  2009年,中国电网规模排名跃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特高压技术全面突破,2009年投运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2010年投运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将特高压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我国电网已呈现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形态,形成全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新格局。随着±400千伏青藏联网工程的投运,除台湾外,我国实现了全国联网,初步建成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平台。同时,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工业在规模、装备水平上均已居世界先进行列,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这是一部自立自强、探索实践的创新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电力工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加速奔跑。

  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达到新高度,清洁发展成为时代强音,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中国电力工业从过去的“引进来”转变为现在的“走出去”。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发电总装机、水电装机、风电装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十一五”末的25%提高到45%;在核电、超超临界火电、大型水电、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实现了世界领先,主导编制了多项国际标准;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彰显,基本建成“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电力体制架构。大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百年奔流激荡,一路凯歌壮行。中国电力工业从一穷二白到站在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装机规模、电力消费的速度之变,实现了从计划管理到市场导向的机制之变,实现了从“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到科技自立自强的格局之变。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中国电力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全力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心系“国之大者”,中国电力工业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走上了规模、质量、效率、效益持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革命胜地西柏坡,被誉为“边区创举”的沕沕水水电站静静坐落在山间。从把电能输送到军工厂,到为生产、照明等供电,再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沕沕水水电站的变迁,凸显的是中国电力工业服从党和国家安排、贯彻党和国家意志的大局观。

  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服务大局,中国电力工业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电力所产生的强大动力,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澎湃的动能。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官”的口号。从此,电力先行、适度超前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在“一五”“二五”经济恢复时期,在“三线”建设期间,列车电站奔驰在国防和科研基地前线,工程兵水电部队推动了大型水电站建成投运,电力建设大军扎根“三线”地区,甘肃八盘峡水电站、330千伏秦安变电站等陆续建成,电力装备形成以四川德阳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全国电力工业结构日趋完善,为之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开展西部大开发打下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电力事业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国经济发展和东部沿海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劲动力。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等一批电力工业丰碑式工程相继建成;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中国电力跻身世界前列。

  进入新世纪,“西电东送”等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统揽全局,电力行业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社会绿色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践行者。

  夏日的雄安,拔节生长。张北的草原“风光”沿着1000千伏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直达雄安;京雄高铁站的智慧能源“管家”通过能源数据勾勒出城市成长曲线; 220千伏剧村变电站如花园般与城市和谐相融……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未来之城”的实践,正是电力工业落实国家战略的有力印证。

  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印刻着电力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足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拔地而起,国际级城市群一流智能配电网为京畿大地注入创新与智慧的活力;中部崛起,三峡工程蓄水发电,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奏响能源水火互济的动人乐章;东北振兴,国家电网公司推动坚强输电通道与受端网架建设齐头并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农网改造升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推动电力互联互通、服务共享,能源互联网支撑城市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用能。

  绿色转型的路途中,电力人开拓创新、勇于改革。能源生产侧,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利用率达97.3%,清洁化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能源消费侧, “煤改电”蓝了天空暖了人心,新能源汽车在祖国大地畅行,船舶靠岸用上了清洁电能;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电网公司确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奋斗目标,发布央企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力服务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局。

  “一带一路”的和谐乐章中,有电力人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情怀。BOT项目、股权收购、IPP项目、EPC项目……中国电力企业抱团出海,带动国内电工装备产业蓬勃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12个骨干能源网项目,发起和主导制订国际标准累计84项,在世界电力舞台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在国家走向富强的过程中,电力工业总是担当作为,在困难面前,电力工业也冲锋在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国家电网公司非常之时举非常之力,战病魔、保供电,助“六稳”、促“六保”,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央企本色,在惊涛骇浪中挺起光明脊梁。

  三天三夜、五天五夜,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相继通电。关键时刻,电力先行。降电价、早复工、扩投资、稳就业,国家电网公司7批59项服务举措先后落地。“国网行动”始终与国家全局深度融合,为经济恢复积蓄力量……

  大国重器,步履铿锵。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中国电力工业沿着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行,也用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国运兴,则电力兴;电力兴,助国运兴。

  (三)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中国电力工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懈奋斗

  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电力工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移。

  让人民群众用上电,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全国大多数人口都用上了电,但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发电装机增长缓慢,造成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失调,缺电现象普遍存在。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上百万电力建设者日夜奋战在全国各个电力建设工地。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南方等区域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增强。

  在广袤农村,为了让更多农民用上电,1994年,政府开始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建设者们无惧寒冬酷暑,在崇山峻岭间架设线路。至2010年9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为134.1万户508.9万名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而由于供电区域扩大等原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又出现了新的无电人口。电力建设者再次扛起重任,加快电网建设。2015年12月23日,随着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全部无电人口用上了电。

  如今,我国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13交13直”特高压输电工程,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能源大动脉输送强劲动能;智能电表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99.843%,供电质量全面提升。

  让人民群众用好电,电力成果惠四方——

  电足产业兴。从1998年到2004年,我国启动了两期为时6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惠及4.8万个行政村、近1.5亿户农民。随着农村电能消费比重不断增加,自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国家电网公司最大限度延伸大电网,改善电网结构,“井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于2019年12月30日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完成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02%,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45千伏安,“两率一户”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国家要求。充足电能为农业农村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国家电网相继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联网四条“电力天路”,西藏已全面建成覆盖全区74个县300多万人口的统一电网。

  决战脱贫攻坚,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完成经营区域内“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惠及198个贫困县443万户1777万名居民;定点扶贫的湖北省巴东县、长阳县、秭归县、神农架林区和青海省玛多县“四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各单位帮扶的2029个扶贫点全部脱贫出列。

  让人民群众用安心电,电力工人勇当先——

  地震袭来,电力人冲锋在前,亮起抢险的明灯;冰灾、洪水、台风袭来,电力人全力抢修,用坚守护佑生命之光;疫情袭来,电力人向险而行,以最快速度接通电力生命线,为医院等重点单位送去光明……

  一次次经受住考验,中国电力人用心血和汗水践行着自己的神圣诺言。

  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理念的指引,让行动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国家电网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从2011年的39支、队员不足800人,壮大到4800余支队伍10.8万名队员,工作范围从日常供电服务、爱心志愿服务延伸到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客户增值服务等各个领域。

  国家电网公司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让用电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服务模式持续升级,国家电网公司创新“强前端、大后台”的服务管理模式,推动服务更加精细化;服务手段更加多元,新时代的网上办电、“一证办电”、刷脸办电,让客户“少跑腿”,为客户办实事,国家电网公司“网上国网”APP累计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67亿;科技“赋能”提升服务价值,电力大数据不仅能为企业复工复产“精准”画像,也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及环保监测中发挥“利剑”作用,还能通过数据变动反映出独居老人的情况……电力服务在社会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延伸。

  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九项举措,三年将累计为经营区内企业节省投资超1000亿元。根据《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获得电力”排名第12位,被世界银行评价为“已接近或位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前沿”。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深化“阳光业扩”办电品牌建设。

  (四)在改革大潮中,立足国情和发展实际,中国电力工业奋力打破束缚,完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充分释放先进生产力的巨大能量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国电力工业奏响了变革创新的激昂乐章。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从厂网分开到市场交易,电力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调整,是探索最适合电力发展的制度体系的积极实践。

  改革开放之初,资金匮乏导致电力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81年12月,山东龙口电厂一期两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创全国集资办电先河。随后,集资办电经验在全国推广,充分调动各方办电积极性,电力建设逐步走上快车道。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电力行业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制度化”成为业界呼声。改革春雷唤醒大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破土而出——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中国电力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重要一步。

  2002年,国务院以国发【2002】5号文下达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电力工业管理方式进入市场化改革新阶段,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将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向深入,推动电力工业进一步优化结构、转换动能,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无论是“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推进电力改革和国企改革,还是“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 开启公司治理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布局的坚定拥护者、有力推动者和积极践行者。

  202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改革深化年”,国家电网公司紧扣“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总体布局,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改革等不断取得新突破。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国家电网公司正锐意改革、提质增效,一锤接着一锤敲,将宏伟蓝图化为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五)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从追赶到领跑,中国电力工业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多项关键技术、设备制造和标准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力量泽被万物,驱动着中国电力工业日新月异。

  步履蹒跚的发展初期,中国电力工业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代代电力人只能一边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今日之中国,“卡脖子”清单正在变成攻坚清单,技术“无人区”正在变成创新“新蓝海”,我国电力工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电力成果,问鼎世界之最——

  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性开发工程;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青海“绿电”七日、“绿电”九日、”绿电”十五日等创新实践世界瞩目。

  世界规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建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和阿里联网四条“电力天路”屹立雪域高原,世界首个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创下12项世界第一。

  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具有超超临界机组数量最多、蒸汽参数最高和供电煤耗最低的国家。

  电力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全面攻克±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成套技术,掌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中国是世界首个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技术并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国家。

  自主创新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功“弯道超车”,水电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实现“中国引领”,可再生能源发电关键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电力标准,引领世界潮流——

  由原先单向采用国际标准,变为引领国际标准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电力行业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000余项,主导编制国际标准60余项,涉及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方面。

  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率先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全球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创新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着能源电力科技前沿加速冲刺,在核心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技术标准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创新发展之路。

  眼下,国家电网公司“新跨越行动计划”正在深入推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完善创新体系,打通创新链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能源科技强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

  创新,挺起了电力工业自立自强的脊梁,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技攻关力量,熔铸了电网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吸纳与创新的交响中,中国电力工业成功谱写了电力科技发展的精彩乐章。

  (六)坚持开放合作,跟随中国扩大开放的脚步,中国电力工业实现了从“引进来”到全方位“走出去”的转变,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渐形成战略层面的对外能源政策。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全球共鸣。中国电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从自给自足到适度出口,再到技术标准部分领先,取得了从规模发展、技术进步到全面领先的质的飞跃。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电力工业多以经济援建形式参与国际水利电力项目建设。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力企业开始研究和推进“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电力企业把握时机,从BOT项目到股权收购、IPP项目、EPC项目及抱团出海,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电力企业依托技术、管理、设备、资金等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努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2021年6月25日,±660千伏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这个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的首个大型输电项目,每年可输送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能够为当地约1000万户家庭提供稳定、优质电能,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有力印证。

  在巴西,饱含中国电力工业创新基因的美丽山特高压工程,穿越热带雨林,携带强劲电能直奔负荷中心;在沙特,“石油王国”用上了500万只“中国制造”的智能电表;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远离主干网络的边远村落居民用上了光伏发电,施工队伍来自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在“走出去”的大潮中,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自身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具备了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实现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6英寸晶闸管、大容量换流阀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带动重大技术装备出口。

  一流企业做标准。随着技术实力持续提升,中国电力标准也大步走出去。中国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家电网公司推动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建设中应用,特别是在菲律宾、巴西、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的电网建设和运行中广泛使用中国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主导制订的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中国技术优势向国际竞争优势加快转化。

  这不仅是对外合作途径的变化,更是全球视野和格局的扩展。曾经靠“引进来”促发展的模式转变为吸收消化后的融合新生,能源发展成为关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环节。“走出去”,对外能源合作在合作中推动产业链发展,给出世界能源合作的“中国方案”。

  如今,中国电力工业“走出去”,实现国际能源合作全方位突破: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收购海外能源企业股权,经营海外国家骨干能源网,承包国际重大电力工程,为海外工程提供设计、施工、运营等技术咨询和服务……

  (七)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电力工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提挡加速。

  2021年6月21日,±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四川丰沛的水能转化为强劲电力,沿着条条银线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河,直奔华中大地,为中部地区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串联起川赣两地人民清洁低碳的美好新生活。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十四五”时期建成投运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年输送电量3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万吨、二氧化碳2660万吨,将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放眼整个能源电力行业,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方发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治理电源结构不均衡和粗放式发展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优化电力供给结构,水电、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容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解决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结构性矛盾,国家电网公司选择“电从远方来”,特高压输电大动脉将西部地区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中部负荷中心;

  瞄准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加速电气化进程,电能替代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等领域“遍地开花”,绿色环保成为社会风尚。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张绿色时间表,倒计时已经开启。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摆在电力工业首位的重点工作就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牛鼻子”,涉及能源电力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全链条。作为能源骨干央企,国家电网公司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统筹大电网与分布式、微电网发展,加快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应用,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今年,继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后,国家电网公司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出台了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6项举措,发布了国家电网新能源云,接入风光场站超过210万座,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万家,以实际行动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先行者、推动者、引领者。

  以此为切口,深刻洞察绿色发展底层逻辑,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理应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百年电力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中国电力工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是中国电力工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力量源泉;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是中国电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安全为本,是中国电力工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责使命;始终担当实干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共同奋斗,是中国电力工业战胜困难挑战、实现基业长青的底气与根基。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行进中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也拥抱着更好的机遇。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这是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欣欣向荣的中国电力工业有着广阔舞台、深厚基础、强大动能,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