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声音

阳信风电项目的“70”“80”“90”后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0-12-31
来源:江西电建公司

12月27日18时38分,随着并网成功的礼炮声响起,鲁北平原上40台叶尖赤红的风机缓缓转动起来,山东滨州阳信100兆瓦风电项目部欢呼声骤起。

来自江西电建公司的这支风电项目施工“零基础”管理团队,历经10个月的奋战,以“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公司圆满收官2020,交上了满意答卷。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阳信1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桩基施工,于2020年3月底正式破土。

面对疫情突发、雨季洪涝,设备供应紧张、主吊涨价等不利影响,“80后”的项目经理彭邦术驻守施工现场,带领团队做好前期策划,科学统筹节点工期,协调设备供应,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阳信风电项目(一期)共计40台2.5兆瓦风机,集电线路共计151基,共四回,线路全长约30公里。施工涉及35个村庄,纵跨13公里,横跨18公里,风场内运输道路修筑约28公里。“点多面广”是风电项目施工最大的难题。施工最高峰的阶段,同时协调修路、打桩、风机基础、风机吊装四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如何打好配合战,最大程度地安排好人力、物力资源,考验着这位风电项目管理的“新兵”。

年初疫情严重,疫情管理小组利用路径跟踪大数据,依据新进施工人员及项目部管理人员所经地区风险程度的高低,联系当地卫生部门为新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施工征地困难,征地协调小组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沟通的同时,经常前往附近的村庄串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下半年“抢工潮”爆发,设备催交小组和吊装小组应运而生,多方渠道联系设备供应厂家,租用两个堆场抢占设备物资,为后续连续吊装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抢装潮主吊涨价,与业主共同商议解决吊车困难问题。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嘛,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想办法解决它。”彭邦术说道,“不畏难,干硬仗,是我们江西电建铁军一贯的作风”。

4月26日,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6月6日,升压站综合楼封顶;8月10日,首台风机吊装完成;11月16日,风机基础浇筑完成;12月 12 日,40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12月26日,所有外线送电完成;12月27日,项目全容量并网送电。

业主方项目经理索海涛提起彭邦术和他的团队时,赞不绝口:“老彭非常敬业,每天都坚守在施工一线,作为项目执行经理,他协调内外、统筹上下的能力很强。遇到问题时,我们双方都能共同商讨解决。”采访即将结束时,索总感慨:“‘合作、共赢’的理念,是老彭这个团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想,这种服务、协同的意识,应该代表着江西电建整个公司的一种工作理念,值得点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陈大华,1993年出生,是土建专业出道的项目总工。入职三年的他,曾在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工程锻炼过,对于风电项目的施工管理,他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浇筑一个风机基础需要500方混凝土连续施工作业12小时完成。在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后,大华和项目团队迅速召开技术总结会,既要确保混凝土量的供应,还要防止设备突发故障导致浇筑中断,团队总结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方案,为之后的风机基础浇筑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以前,我们做变电工程讲究的是精细,而风电工程还要考虑天气、温度、运输、设备等各方面因素,都需要提前预判风险,制定应对预案。”陈大华说到。风机设备运输到场大都会在早晨的日子,他总是凌晨四点半就驱车至高速公路口,等候运输车辆,亲自指挥车辆从最合理的路线进场,这仅仅是协调风场建设的一个环节。

“因为风场要征用当地的麦田,受灌溉影响,土壤里时有水、时没水,给施工造成了很多不便。”陈大华:“村民的耕地,我们没办法阻止他们浇水,就必须想办法做好降水工作。”

他带着施工队,一方面在风机基础打桩过程中,开挖排水沟,提高风机基础的地势,做好明排措施。打桩完成后,继续采用管井降水法,疏干基土中的水分,同时进行埋沙处理,增强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解决了灌溉带来的问题,对随后到来的雨季也起到了积极的应对作用。

七八月份是阳信县的雨季,期间长达40多天下雨,平均降水量达到每天40毫米,有两次持续大雨5天以上。由于前期工作到位,风机基础整体经受了持续大雨的考验。对个别地势低洼的风机基础,大华和团队采用了人工掏挖和机械换填混凝土等方式,及时地进行处理,妥善解决了积水对基础土壤的影响。

雨季施工,道路泥泞,对设备运输进场也造成不利影响。项目部讨论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向当地居民和气象局了解消息,了解了每年雨季的月份和持续的时间。另一路对风场道路进行了渣土和钢板的铺设,有力保障了道路畅通,设备运输不受影响。

忙,并快乐着

青年突击队队长——“90后”王波,负责项目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现场质量的检查与验收。学习输电线路专业的他,是该项目唯一接触过吊装工作的技术员。

因为缺乏风机吊装施工经验,从大型吊车的选型、大件设备的运输到进场道路的铺设、设备摆放场地的选择,王波和团队搜集了大量资料,深入实地调研、提前研判制定预案。

“我们是第一次接触2.5兆瓦机型的风机吊装,边学边做。按照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我们零安全事故地完成了40台风机吊装任务。”谈起吊装如期完工,王波颇为自豪。

受疫情影响,下半年的风机设备供应异常紧张。

为保证设备顺利到场,项目部联系了两个供应商。王波介绍:因为两个厂家的生产进度不同,导致出现了一个厂家的叶片到货,另一个厂家的轮毂到货,但两个厂家的两种设备规格不匹配,无法立刻安装,为确保之后工期节点,我们租用堆场、合理调配,等匹配的设备到货继续安装。

受抢装潮影响,吊车的价格疯狂涨价,原本应该使用4辆主吊施工,但第三、四辆主吊迟迟无法到位。

“我们积极与业主进行协商,争取追加吊装费用,另一方面与吊车供应方积极沟通。11月3日,第三辆主吊顺利进场。”王波:“我们几乎是只用两台吊车完成了大部分的吊装工作,工期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12月12日,40台风机的大件运输、整体吊装正式完成。忙碌的工作之余,王波结合风机吊装施工过程,编写《SCC6500E吊装施工方案》,获得了公司“2020年度优秀施工方案”。

“忙,并快乐着,是这一年最好的回报。”这个腼腆小伙子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了,面对采访,他的笑脸上饱含着满满的成就感。

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

曾卫平,黑瘦、精干,“70后”的他是项目团队的“老大哥”,大家亲切地叫他“老曾”。

作为生产副经理,他除了负责升压站标段建设,还要奔波与业主、监理、政府、村委会的协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我既要在前方打仗,也要负责保护后方”老曾笑着说。

34号风机从土建基础开挖到吊装完成,一直深受征地影响,当地村民隔三差五到现场阻工。老曾带领施工队,反复前往村民家中软磨硬泡,他的诚意最终赢得了老乡的理解。

“征地要沟通,施工也要沟通。”曾卫平:“风场建设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难度较大,我们每天必须到各风机点上检查,严格安全管控。”

升压站的建设过程也遇到不少问题。综合楼开工前期,设计图纸不全,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项目部坚持边施工边等图纸到来。由于厂家远、前期订货沟通不到位等问题,升压站的2台GIS装置多次出现缺少配件的情况。配件不齐就无法安装,老曾和项目成员一面将开了箱的设备重新密封,妥善存放保证设备安全,一面与厂家沟通协商,敦促设备到货,升压站最终如期完工。

风中的故事

汽车行驶在弯弯绕绕的风场道路上,彭邦术对途经的风机如数家珍:“左边是31号风机,前面是15号。每一台风机在我们眼中,就像自己的孩子。”萧萧北风中,“70后”的老曾、“80后”的彭邦术、“90后”的陈大华和王波不时地仰头,欣赏着他们的作品。

矗立在广袤鲁北平原上的40台风机,悠悠地转动着,她们将点亮千家万户的灯火,亦将记载三代江西电建人集结的这支青年突击队,破风前行的青春故事。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