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声音

中国一重: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1-08-26
来源:《国资报告》

  近年来,中国一重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统一部署要求,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解放思想破题,以搞活机制立题,以创新发展解题,做到了学习宣传贯彻全方位,“三级”改革行动方案全覆盖,重点任务“挂表督战”全过程,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改革旗帜。

变思想 转观念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中国一重作为老牌国企,地处东北,且属于传统行业,改革阻力首先来自思想观念是否转变。近年来,中国一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国一重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思想之“变”引领行为之“变”,以行为之“变”撬动发展之“变”。

  开展“大讨论”,找准“变”的靶点。中国一重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先后分4个阶段,围绕“四个滞后”、“四不作风”、“三讲三不讲”等多个主题,分3个层级,累计开展180余场次、近9000人次参与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出11个方面226个具体问题。

  坚持动真碰硬,不“变”思想就换人。中国一重先改“主席台”,再改“前三排”,累计调整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98人、解除岗位合同95人、中层干部只拿生活费20人次、4个单位领导班子全体起立,累计处理处分309人次。

  “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中国一重在干部职工中倡导“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改革理念和工作作风,彻底改变“一重就是重、谁也拱不动”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蜕变”和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聚变”。

  通过改革,中国一重形成了四位一体、多级联动“挂表督战”机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项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改革任务到期节点完成率100%。

抓机制 激活力

  过去五年,中国一重首创“两个合同”机制,以劳动合同解决身份问题,以岗位合同解决进出问题。近两年在“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方面,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坚持党委“管”、市场“选”,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下车”。中国一重“拆庙”压“编”,撤销各级管理机构187个,压缩定员2355个,占在岗职工总数的21%。总部职能部门从19个压减至13个再到10个,编制减至87人。

  2021年,中国一重制定了《全面推行子企业董事长和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10个竞聘环节、5个参与主体(其中上级党组织参与事项6项、子公司董事会4项,上级纪委、子公司党组织、总经理各2项)。公司102名中层干部中,45周岁及以下年轻干部达41.2%,“80后”占比28.4%,分别提高了19和16.2个百分点。

  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持续拓展人才成长“五个通道”。中国一重打通五类人才(管理、营销、技术研发、党务、技能人员)晋升通道,并细化形成6个职级,2至3年一个台阶,实现职业有规划、发展有平台、晋升有通道。五个通道纵向晋升、横向互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相互转化。

  同时,中国一重建立了“优秀工程师库”,按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的5%、10%、20%比例,遴选入库118人,并提供“绿色通道”。33名高级技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3名技能人才选聘成为制造厂副厂长。

  坚持强激励硬约束,让广大职工群众尝甜头、有盼头。按照“确保、力争、创优”指标,中国一重确立7%、9%、11%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十三五”期间职工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0.7%。中国一重建立多元中长期激励机制,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项目分红等措施稳步推进。同时,扎实开展“大国”“首席”三级津贴机制,公司级累计评选32人,每年享受12万元、6万元、4.2万元补贴。中国一重还构建补充医疗、企业年金、文化生活等多重保障机制,并强化落实“重奖”机制,对“十三五”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8名特级劳模进行专项奖励,每人奖励一台价值20万元的红旗汽车,在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谋创新 担使命

  中国一重承担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首台(套)替代进口的特殊使命。近年来,中国一重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创新发展和使命担当。

  需求导向,精准立项。中国一重改革科研管理体系,由行政分派转变为自主科研,研发单位全部设立市场调研部,完善政策研究与科技信息调研体系,为研判技术发展方向和科技立项决策等提供依据,并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签订科研合同。

  揭榜挂帅,责权一体。中国一重推行课题负责人“竞聘制”,28项课题实施了公开竞聘,打破看职位、重职称和硬性指派的传统做法。同时,推行项目负责人“承包制”,在成员“组阁”、工作分工、技术路线、绩效考核等方面为课题负责人赋权,并将部分重点科研项目奖金作为本金参与风险抵押,实行研发人员项目分红制。

  开放协同,产研结合。中国一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定期交流机制,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合作开发“超大型压机”颠覆性技术,与中核、中广核、哈电等组建跨企业间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等。

  全员参与,多维创新。中国一重建立“4451”全员全方位创新机制,强化四级联动创新(集团、子企业、子公司、制造厂),发挥四类人才作用,搭建五室创新工作(活动)室(劳模、党员、青年、党外人士、技能大师),开展一赛(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凝聚创新人才3000余人,累计完成基层创新课题620项,创效近7亿元。

  自立自强,硬核担当。中国一重先后攻克核电等26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37项重大科技成果。近年来,中国一重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2.9%,2020年同比增长76.5%,通过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省资金超过1000亿元,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报专利337项。

  目前,中国一重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了黑色冶金装备和有色冶金装备并进、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并进,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成功开发了油气智能导钻装备、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制造、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冷链物流装备、大马力电传动农机装备等,并打造成为世界最大镍铁产品生产供应商。近三年,中国一重利润平均增长131.11%,营收平均增长66.95%。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中国一重有效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