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
记者: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
王志轩: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取得显著成就,体现在能源电力安全供应、能源电力绿色发展进展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
10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34.0亿吨标准煤增长到48.3亿吨标准煤,增长42%;能源消费总量由37.5亿吨标准煤增长到57.2亿吨标准煤,增长52.5%。其中,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5.5%提高到26.4%。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由12.47亿千瓦增长到29.20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1479万千瓦增长到60949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从7548万千瓦增长到44134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之和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由7.23%提高到36%;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的发电量之和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由2.74%提高到15.5%。煤电装机占比由63%左右下降到39.9%,下降了约23个百分点;煤电发电量占比由约73%下降到约57.9%,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由53223亿千瓦时提高到92241亿千瓦时。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由21%提高到28%。
2017年以来,我国推动绿色电力证书及绿电交易从无到有,目前已建立了绿证全覆盖制度。从2014年全国7个碳市场试点开市,到2021年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上线交易,再到2023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我国碳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并进入法治化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简要讲,就是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志轩:在我看来,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很多机遇:一是有党和国家坚持不懈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是有能源安全新战略支撑,三是有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四是有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五是有全国统筹规划、系统要求的体制优势,六是具有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技术、设备、建设、运行的比较优势,七是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发展需求,八是具有承载新能源发展的先进电网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经验,九是有丰富的新能源自然资源,十是初步建立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运行机制。
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和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给低碳转型带来挑战,我国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电力系统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所需要的灵活性资源不足,配电网需要大规模升级以适应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需要,等等。
记者:在您看来,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力?
王志轩:一是充分认识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确保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要放到能源发展价值要素中的首位,不可动摇。二是要使能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且有竞争力。一方面,全社会要承担起能源转型过程中系统成本提高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政府调控使能源价格浮动在合理区间。三是在国家能源资源禀赋和“双碳”目标的共同约束下,完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四是不断扶持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五是建立完善涵盖能源生产、储存、输送、转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使用新能源的新型基础设施。六是建立完善确保可执行的能源交付合同的市场机制、法治环境,改进能源合作的国际环境。
记者: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您有哪些建议?
王志轩:我国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的绿色化基本是协调的、平衡的。从我国宏观层面的政策设计看,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充分考虑了绿色低碳产品的正外部性,即绿色能源的成本较高,但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从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微观层面看,绿色产品在转型的初期、中期阶段成本较高,这必然会增加个体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我国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虽然不断普及,但是从普遍性看,消费绿色电力或绿色产品的行动力还不足。我的建议是,要针对学校、政府机关、企业等不同群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和激励各种有需求的群体消费绿色能源。
记者:您认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新成效,电网企业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王志轩:电网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逐步由传统的能源安全向新的能源安全形态转变。二是传统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用电三个主体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较为清晰的,而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这三个主体在运行机制上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形态。
电网企业应充分认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能源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促进能源转型;根据能源转型的进程,及时完善电力安全稳定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抓好主网和配电网建设,尤其当前要更加重视配电网改造,积极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促进综合能源服务、电力需求响应、储能发挥作用,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等在电网企业有效落实。(记者 高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