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表面看是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是远近结合、内外统筹的战略决断,是倒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低碳引领能源革命;人人都是排放者,人人都应积极参与……9月3日至4日,全球瞩目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隆重召开,“能源 气候 环境”、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期间,山西省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处长武东升,接受了山西晚报记者的专访。
武东升 山西晚报记者 钟清 摄
山西晚报: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对山西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武东升: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是远近结合、内外统筹的战略决断,是倒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快速发展的碳中和国际行动正在引发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变局,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最大的利益汇合点和合作的最佳切入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可划分为低碳发展转型培育期、低碳发展转型攻坚期、低碳发展创新突破期。
对山西而言,影响重大。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重大战略机遇。必须及早谋划、及早布局。要结合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抓紧完成顶层设计,全过程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能力建设。在这场系统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大转型中,“技术为王”将得到充分体现。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进,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协同推进能源革命和绿色金融。抓住这一机遇带来的新产业、新增长点和新投资,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贡献山西经验,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绿色转型带给山西的将是巨大的蓝海!
山西晚报: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如何做好低碳绿色发展?如何平衡低碳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武东升: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要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低碳发展的多元路径包括我们所熟悉的风能、太阳能、核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低碳建筑、低碳出行的推广;还有一些我们尚有些陌生的碳评估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甚至系列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等。
“双碳”引领能源革命,而能源革命的核心内涵,在于以消费革命为关键,以供给革命为核心,以技术革命为支撑,以体制革命为保障。要通过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山西晚报:2021年太原论坛的主题是“能源 气候 环境”,这是自2016年论坛设立以来,首次设立气候分论坛和环境分论坛,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的专家,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变化?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您是如何看待气候、环境变化与低碳发展的?
武东升:首次设立气候分论坛和环境分论坛,足以说明政府对能源、气候、环境、低碳等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暖冬的出现屡屡刷新纪录,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北极冰盖层的面积不断缩小,海平面持续上升,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气候事件频频发生,进而演变成灾难。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五次报告中用形象描述来说明气候变化这一重大威胁的日渐迫近:就像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放置了一个2.3瓦的灯泡,正在不断加热地球,无论城市或农村、陆地或海洋、森林或沙漠,概莫能免,而且功率加速上升……温室气体的浓度,距离警戒值450PPM已经越来越近,而许多人却如“温水”中的“青蛙”,浑然不觉。
气候危机的警钟,敦促人们要立刻、马上进行大幅度的减碳行动,协同推进能源转型、气候治理和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社会的系统性深刻转型。
山西晚报:今年的太原论坛上,有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就是颁发了我省首张大型活动“碳中和”证书:“2021年9月3日,太原论坛气候主题论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7.6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在五台山新建3亩碳中和林,在6年内对这7.6吨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这是怎么测算的?这一举措释放出什么意义?将对山西乃至全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武东升:这张“碳中和”证书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第三方审定与核证机构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执行。作为论坛碳中和项目的执行机构,中创碳投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核算了论坛举办期间、以及论坛前后相关交通和住宿期间产生的碳排放,于8月底完成论坛碳中和评价工作。
这一举措,是山西用实际行动践行减排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导向、推广作用。
山西晚报: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降低碳排放,为“双碳”目标助力呢?
武东升: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排放者,我们要形成自己绿色的生活方式,返璞归真、低碳生活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概念,而是应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节水节电节气节能、拒绝塑料袋、远离一次性筷子、办公无纸化、出行少开车、垃圾分类,甚至减少外卖点餐等。民众用低碳生活倒逼绿色消费模式,最后倒逼绿色的供给方式形成。
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各方共同参与,唤起更多人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守护美丽地球、享受美好生活”的意识与责任,践行“低碳生活”,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伟大愿景,有你有我!(山西晚报记者 程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