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发改环资〔2021〕1524号,以下简称《方案》),全面部署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按照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确定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指明了“十四五”清洁生产推行路径,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推进各领域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性工程,《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对“十四五”时期促进清洁生产作了系统部署。一是突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洁替代,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提升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是积极推动建筑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领域清洁生产。
二、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清洁低碳改造
《方案》强调对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推行“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促进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方案》提出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建设,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清洁生产产业培育和模式创新
《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科技创新,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产业化,培育壮大清洁生产产业,强调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技术应用示范,加强清洁生产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性研究,加快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加快建立规范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市场,鼓励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清洁生产服务企业为用户提供咨询、审核、评价、认证、设计、改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应用,加快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
《方案》突出创新清洁生产审核管理模式,探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分级管理模式,对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典型园区或产业集群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探索建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审核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突出全生命周期治理,推动污染物源头减量
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出鼓励绿色包装,《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强调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健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行机制,引导企业改进优化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方案,减少产品和包装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随着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新业态发展,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大量使用,给“白色污染”治理又带来新的挑战。塑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不规范处置塑料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塑料污染现已成为国内外突出的环境问题。
塑料产品涉及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需要产业上下游全链条分工协作、共同发力,遵循《方案》中的绿色设计是要抓住的关键环节,包括:生产塑料的原辅料尽量采用环保、清洁型;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先进、合理;生产过程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生产过程需要高效,低污染;产品需要科学设计,有利于回收。具体来说,塑料原辅料虽然可以选择生物可降解材料或者多次循环利用材料,但也应考虑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绿色设计,促进循环回收利用,从而尽可能减少固体废物。
《方案》强调科学高效使用农用薄膜,推广普及标准地膜,推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这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也是前期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科学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农膜,提高农业地膜的收集效率,促进农业地膜的回收,从而促进农业地膜回收目标的实现。强调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出推进宾馆、酒店等行业一次性塑料用品禁限工作,这将积极推动服务业领域清洁生产,促进服务业领域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发展。(作者:张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孙平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
评论